铁矿业的“十一五”及“十二五”-15vip太阳成
时间:2010-12-30 10:03:55我国是世界*大铁矿石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世界*大铁矿石进口国。预计2010年我国铁矿石原矿产量将达到10.5亿吨,铁矿石消费量(折合成品矿)超过9亿吨,进口铁矿石维持在6亿吨左右,占世界铁矿石海运贸易量的60%以上。
“十一五”是我国铁矿业改革发展的黄金5年
“十一五”是我国铁矿资源供需矛盾凸显的5年,也是我国铁矿业改革发展的黄金5年。“十一五”期间,铁矿业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铁矿勘查取得重大进展,铁矿石产量高速增长,科技进步步伐加快,投资主体趋于多元化,矿山建设取得重要成果,资源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铁矿勘查市场投资活跃,勘查成果显著。
“十一五”前4年,我国先后在安徽、河北、山东、辽宁、山西、四川、湖北、内蒙古、云南、新疆等地发现大型或特大型铁矿,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深部和外围找矿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全国铁矿查明资源量净增52.15亿吨,勘查新增资源量100亿吨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矿山建设加快。
“十一五”期间,在市场需求的强劲拉动和*政策的支持下,铁矿开发的积*性空前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由2005年的282.00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841.39亿元,预计2010年将突破1000亿元,比2005年增长254.6%。一大批铁矿采选项目先后建成投产,铁矿石年产能达到12亿吨,比2005年增长140%,5年累计增加铁矿石产能7亿吨/年。目前正在建设和规划建设的铁矿项目设计规模达到4.8亿吨/年。
铁矿石产量高速增长,支撑能力增强。
“十一五”期间,全国规模以上铁矿企业产量由2005年的4.2亿吨增加到2009年的8.8亿吨,预计2010年将达到10.5亿吨,比2005年增长150%。5年累计生产铁矿石40.5亿吨,是“十五”期间的1.85倍。国产铁矿对钢铁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快,创新体系初步建立。
“十一五”期间,全国铁矿企业十分重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推广和应用,采选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达到企业年销售收入的0.52%,5年累计投入80.5亿元,开展了采选工艺优化、提铁降杂、红矿选矿、难处理菱铁矿褐铁矿镜铁矿利用、低品位矿利用、深部地下开采、复杂难采技术、安全高效开采、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多碎少磨节能技术、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矿区土地复垦、资源综合利用和相关重大技术装备的研究开发,攻克了一批行业共性的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了一大批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成果,为行业技术改造、重大工程的实施和解决资源问题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以铁矿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建立,一批铁矿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开发秩序明显好转,绿色矿山建设进入新阶段。
“十一五”期间,铁矿勘查开发领域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精神,积*推进铁矿资源整合工作,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新立勘查许可证减少40%,新立采矿许可证减少30%,矿山数量下降15%,铁矿资源勘查开发秩序明显好转,开发利用结构和布局得到调整,促进大中型矿山建设的力度加大。
矿山环境保护治理责任制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全面建立,中央财政专项投入铁矿地质环境治理和保护的资金增加了6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级绿色矿山建设基本条件》发布实施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的逐步落实,加快了绿色矿山建设步伐。5年来,铁矿企业累计投入58亿元,完成矿区生态恢复1.6亿平方米,完成排土场植被恢复4900万平方米,完成尾矿库及矿区道路沿线生态恢复3500万平方米,绿色矿山格局初步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区土地复垦水平全面提高。
“十二五”铁矿业将支撑钢铁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工业化发展仍处于中期阶段,城镇化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市场化将进一步深入发展,钢铁消费水平将保持持续增长。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钢铁冶炼的主流程仍将是主要依靠消耗铁矿石的长流程,铁矿石在钢铁炉料结构中的地位仍然十分重要。
“十二五”期间,铁矿行业将实现找矿的重大突破,供应能力稳定增长,开发布局与结构得到优化,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矿山环境状况显著改善,科技创新继续加快,“走出去”取得实效,支撑钢铁行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找矿实现重大突破。编制铁矿资源勘查专项规划,加强铁矿资源勘查,增加地质勘查投入,确保新增铁矿资源量60亿吨,力争达到100亿吨~150亿吨。
供应能力稳定增长。完善鼓励国内铁矿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政策,加大新矿山建设步伐,挖掘老矿山生产潜力,到2015年全国铁矿石原矿产量将达到15亿吨,保证40%的铁矿资源自给率。
开发布局与结构得到优化。积*推进铁矿资源开发整合,加快现代化大型铁矿基地建设,培育大型铁矿企业和企业集团,促进中小型铁矿重组联合改造。到2015年,新建1000万吨级以上铁矿8座,500万吨级以上铁矿15座,200万吨级以上铁矿20座,大型矿山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重达到50%以上。
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突破共伴生难处理矿、复杂难利用矿、低品位矿、尾矿和废石等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改进方法,完善工艺。到2015年铁矿资源总回收率与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尾矿、废石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20%以上,15%的难利用矿转化为可利用资源,建成10个铁矿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矿山环境状况显著改善。到2015年,新建和生产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得到全面治理,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分别达到35%,新建和在建矿山毁损土地全面得到复垦利用,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土地复垦率分别达到30%以上,建成30个绿色矿山示范基地。
科技创新继续加快。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围绕铁矿资源高精度快速勘查技术、铁矿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复杂难处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矿区土地复垦技术等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推进相关重大装备的研发、推广和国产化,加快数字化矿山建设。到2015年大型矿山技术装备水平基本达到*先进。
“走出去”取得实效。到2015年,力争可控制的海外权益矿规模达到国内年进口矿总量的40%。